首届国际低空产业大会在成都落下帷幕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8:15:46来源:
2025 年 9 月 26 日,首届国际低空产业大会在成都落下帷幕,现场签约的 127 个项目涵盖 eVTOL 研发、低空交通管理等全产业链,总金额达 830 亿元。这场聚焦 “3000 米以下新蓝海” 的产业盛会,恰与前一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集体撤销监事会的消息形成奇妙呼应 —— 当低空经济这一规模将破 1.5 万亿元的新质生产力赛道加速起跑,银行业以 “审计委员会代行监事职权” 为核心的治理重构,正成为适配新兴产业融资需求的关键变革。前者是中国产业升级的 “新引擎”,后者是金融服务提质的 “改革钥”,两者共同指向 “高效赋能 + 风险可控” 的高质量发展逻辑。
一、融资适配:治理效率提升精准对接低空产业特性
低空经济的 “高投入、快迭代、强专业” 特性,对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提出了全新要求,而银行撤销监事会后的治理效率提升,恰好破解了传统融资服务的 “时效瓶颈”。
传统 “三会” 架构下,低空经济企业的融资申请常因流程冗长错失机遇。某参与大会的 eVTOL 企业负责人透露,2024 年其曾申请 2 亿元研发贷款,需先后通过银行信贷审批部、董事会、监事会三重审核,仅监事会审议就耗时 22 天,最终因错过核心部件采购窗口期而放弃。这种困境在治理改革后得到显著改善: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,兼具监督与专业评审职能,可将授信审批周期从平均 90 天压缩至 30 天以内。此次大会上,成都某银行与腾盾科技达成的 3 亿元无人机项目融资,从尽调到放款仅用 28 天,正是审计委员会整合 “评审 + 监督” 职能的典型案例。
对中小低空企业而言,这种效率提升更具生存价值。数据显示,国内 13.9 万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中,超 80% 为中小企业,其研发周期常集中在 6-12 个月,对资金时效性要求极高。某上市农商行改革后,将中小低空企业专项贷的审批流程从 5 个环节精简至 3 个,叠加监事会撤销后节省的 890 万元管理成本,得以将贷款利率下调 0.3 个百分点,目前已服务四川本地 7 家无人机配套企业,印证了治理优化向产业端的价值传导。
二、风控升级:专业监督筑牢新赛道融资防线
低空经济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,涉及航空发动机、飞控系统等核心领域,传统监事会的 “泛化监督” 难以应对技术型风险,而审计委员会的专业配置恰好构建了精准风控屏障。这与银行业治理改革中 “专业监督替代层级监督” 的核心逻辑高度契合。
审计委员会的专业优势在技术评估中尤为突出。以某国有大行参与大会签约的 eVTOL 项目为例,其审计委员会 5 名成员中,3 人具备航空制造或高端装备行业背景,1 人持有注册会计师资格,在评审中不仅核查了企业财务数据,更能精准识别复合材料供应链稳定性、电池能量密度达标率等技术风险点,最终通过 “设备抵押 + 技术专利质押” 组合方案实现风险可控。这种 “财务 + 产业” 的双重评审能力,是传统监事会难以企及的 —— 此前某城商行对无人机企业的不良贷款,正是因缺乏技术识别能力,未能察觉飞控系统的隐性缺陷。
独立性强化则为风险防控再加一道锁。某股份制银行明确规定,审计委员会中负责低空产业授信评审的成员,不得与广汽、吉利等布局 eVTOL 的上市企业存在关联关系,且需每季度单独向股东大会提交产业风险报告。这种制度设计避免了 “人情贷”“关系贷”,在此次大会的 830 亿元签约资金中,该银行投放的 50 亿元贷款未出现一笔不合规授信,印证了独立监督的实践价值。
三、生态协同:银行角色从 “资金供给” 到 “产业伙伴”
治理改革赋予银行的灵活性,使其能深度嵌入低空经济产业链,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升级为产业生态共建者,这与成都大会 “构建全域低空经济生态” 的主题形成战略呼应。
在产业链上游,银行通过 “研发贷 + 投贷联动” 支持核心技术突破。针对航空发动机等 “卡脖子” 领域,某国有大行依托审计委员会的快速决策机制,推出 “专利孵化贷”,对腾盾科技等 16 家军民融合企业提供平均 2.3 亿元的资金支持,覆盖钛合金材料研发、导航系统测试等关键环节。这种精准滴灌,正是低空经济上游 35 家核心设备企业加速成长的重要动力。
在中游制造环节,银行创新 “供应链金融” 适配产业集聚特性。长三角、粤港澳、京津冀是低空企业的主要集聚区,某银行针对这一特点,开发 “低空产业集群贷”,以区域内龙头企业(如深圳的小鹏汇天)为核心,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批量授信。此次大会上,该银行与成都低空经济产业园达成的 20 亿元合作,就将惠及园区内 9 家整机制造及配套企业,形成 “龙头带集群” 的融资生态。
在下游应用端,银行通过 “场景化金融” 激活市场潜力。针对低空旅游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,某银行联合保险公司推出 “运营保障贷”,将贷款额度与飞行安全记录、运营收益挂钩,目前已支持四川 4 个低空旅游项目落地。这种 “金融 + 场景” 的模式,正加速低空经济从 “技术储备” 向 “商业化落地” 跨越。
结语:治理改革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
首届成都国际低空产业大会与银行监事会撤销潮,看似无关却内里相连 —— 前者代表中国经济向新质生产力的 “进”,后者代表金融体系向现代化治理的 “变”,而 “进” 与 “变” 的契合点,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。
当低空经济的 1.5 万亿元市场规模逐渐显现,银行业的治理改革不再是单纯的机构精简,而是为新赛道量身定制的 “金融引擎”;当审计委员会的专业监督替代了传统监事会的层级监督,金融资源才能更精准地流向航空发动机、飞控系统等核心领域。这种产业与金融的同频共振,恰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体现 —— 当新质生产力有了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护航,3000 米以下的低空蓝海,终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。
若你想深入了解某类低空企业的具体融资模式,或某家银行的治理改革细节,我可以进一步展开分析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