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两谈!中通因服务缩水、权益漠视被约谈:千亿巨头的合规考题
发布时间:2025-10-28 18:05:49来源:
“经营行为不规范、随意调整运营规则、快递员权益保障缺位”——10 月 28 日,国家邮政局对中通快递的三连斥,将这家营收超 200 亿的快递巨头推上风口浪尖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已是两个月内中通第三次被监管部门点名,从福建莆田的 “黄牛乱象” 到内蒙古包头的 “虚假签收”,层层问题折射出加盟制模式下的管理沉疴。
约谈背后:从总部到末端的三重失守
此次国家邮政局的约谈直指核心,揭开中通在规模扩张中暴露的系统性漏洞:
- 规则任性化:据监管通报,中通存在 “随意调整运营规则” 的问题,部分区域网点擅自修改派费标准、调整投递时限,引发末端网点集体抗议。厦门局此前抽查显示,中通申诉率连续三月位居行业前三,“未按址投递”“虚假签收” 占比超六成。
- 服务空心化:消费者投诉平台数据显示,中通 2025 年上半年 “快递破损”“丢失理赔难” 等问题同比增长 18%。有用户反映,价值 3000 元的电子产品破损后,客服以 “外包装完好” 为由拒绝全额赔付,暴露内部理赔机制形同虚设。
- 权益漠视化:快递员群体成为直接受害者。北方某网点员工透露,公司通过 “以罚代管” 方式克扣工资,迟到一次罚款 200 元,而旺季派费仅涨 0.1 元 / 单。这种 “内卷式管理” 正是莆田局 8 月约谈时重点批评的乱象。
监管加码:从地方整改到全国问责
这场约谈并非孤立事件,而是监管层对快递行业 “重规模、轻质量” 的集中纠偏:
- 层级联动追责:8 月福建莆田局率先出击,针对中通 “未履行总部管理责任” 问题,要求其整治快递 “黄牛”、规范加盟网点行为;11 月包头局跟进约谈,直指其中通网点 “申诉响应超时”“服务态度恶劣” 等顽疾;此次国家邮政局的约谈,标志着监管从地方整改升级为全国性问责。
- 明确整改红线:监管部门提出三大要求:落实总部统一管理责任,杜绝 “以罚代管”;建立快递员权益保障机制,完善薪酬与社保体系;优化申诉处理流程,实现 72 小时办结制。厦门局更要求中通等企业 “每月提交服务质量改善报告”,实行 “红黄牌预警制”。
巨头之困:利润下滑下的管理失衡
中通的管理漏洞,与其盈利压力形成微妙呼应。财报显示,2025 年上半年中通收入 227.23 亿元,同比增长 9.8%,但净利润 39.32 亿元同比下降 2.6%。为维持利润,总部通过压缩末端成本转嫁压力,导致 “总部吃肉、网点喝汤、快递员挨罚” 的畸形生态。
加盟制模式的双刃剑效应愈发凸显。中通全国超 90% 的网点为加盟店,总部对其的管控仅限于 “加盟费收取” 和 “品牌授权”,而在服务标准、安全管理等核心环节长期缺位。这种 “松散管理” 使其在打击 “黄牛倒件”“违规收费” 时力不从心,最终陷入 “规模越大、问题越多” 的恶性循环。
行业镜鉴:合规才是增长底色
面对监管重压,中通表态 “将切实整改”,但能否打破 “整改 - 反弹” 的怪圈仍存疑。业内人士指出,快递行业已从 “价格战” 进入 “质量战” 阶段,2025 年 1-9 月全国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中,顺丰、京东物流凭借直营模式稳居前列,印证 “服务质量决定生存空间”。
此次约谈更像一记警钟:当中通们忙着冲刺 “日均亿单” 目标时,不应忘记快递的本质是 “民生服务”。从保障快递员权益到守护消费者包裹,从规范加盟管理到落实安全责任,每一项合规要求都是企业的立身之本。正如国家邮政局强调的,“高效能治理才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”—— 这不仅是对中通的要求,更是对整个快递行业的警示。
随着整改期限逼近,中通的每一步动作都将被放大检视。是真正补齐管理短板,还是延续 “纸面整改”?千亿巨头的合规答卷,将决定其能否在行业转型中站稳脚跟。
(责编: admin)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





